我们为什么修习瑜伽?

人生的困境 – 在恒变的事物中寻找永恒的幸福

我们为什么修习瑜伽?

 

每个瑜伽修习者必须要赢得和自己的怀疑思想之间的重要辩论:“我为什么要修习瑜伽?”,直到我们确立并相信瑜伽相对于生活中其他事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否则修习无法帮助我们脱离痛苦。在能够超越小我的视角之前,意识会产生无数的怀疑和分心,请仔细阅读以下关于生命中最重要的辩论及其含义。

视角的变化

 

无论是个人或群体,我们都在遭受某种形式的痛苦。我们可能会试图否认它,或者避免它,但痛苦无处不在。痛苦有许多种形式:身体疼痛、各种情绪诸如悲伤、恐惧、愤怒、嫉妒、对他人的期望、担忧和焦虑、抑郁等。我们试图通过酒精、电视、饮食、运动、无数种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工作、理疗和宗教来逃避它。但我们很少花时间了解痛苦的根本原因,或者为什么我们彼此之间会造成如此多的痛苦。

 

 

我们很少记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无常。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周遭事物、情绪和精神状态、身体状况、人际关系和财务状况。然而,当亲人过世、事物破损、或者失去工作、经历意外或背叛时,我们通常的反应是惊讶、愤怒、失望或者震惊等。我们痴痴地期望在恒变的事物中找到永恒的快乐!

 

 

智慧是知道痛苦的根源和快乐的来源,并区分永久和无常。智者们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来源于把这个身体-心智-性格组合体当成了真正的自我,这是痛苦的根源。当我们认出自己的灵魂,坚定地站在这个内心见证者的视角时,可以立即且毫不费力地了知深刻的快乐。 遭受痛苦的是谁?身体疼痛、动荡的情绪、令人不安的想法,它们来去匆匆。当它们离开时,留下的是真正的自我。我们是这些不断飘过的生理感受、情感和思绪的背景,而不是背景上来来去去的这些情绪和思绪(译者注:就如同我们是不变的天空,而不是天空中随时会飘过的云朵)。我们不是来来去去恒变的感受、情绪和思想,而是永恒。深吸一口气,问自己:“我的哪一部分永远不变?”思想会变化,情绪会变化,身体的感觉也会变化。剩下的是什么?请不要它贴上标签。只需注意“它”。“它”是无形、永恒且不变的。它恒定地在我们所有生活经历中,在我们五岁、十七岁、三十岁以及生命的最后时刻都一直存在。它就像是串起一串珍珠的线。我们很少注意到它,但它是我们真正的自我,我们的灵魂。

 

 

智慧则是将自己视角每天24小时都建立在这个恒定的角度上。 由于你的意识正在阅读这篇文章,试图理解所说的观点,因此会有念头起来。但是请后退一步,改变视角,在继续阅读这篇文章时,是否可以成为一个见证者,见证任何来去的想法、感觉和感受?如果能做到,那你将能够享受到灵魂的视角,这是纯粹的觉识(pure consciousness)。与其他所有的一切不同,“它”无法被体验,因为它不是客体(object),它是主体,而其他一切都是客体。所以,自我实现(或者悟道)不是获得新的体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可以体验,你也不会变得“特别”,因为“特别”意味着与其他一切分离。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在每样“事物”背后,因此不是分离存在。 “它”也无法被理解。理解意味着对观察或思考的对象的想法,但“它”超出了任何想法。它就是爱。

 

 

我们不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许多想法其实根本不属于我们。我们有各种想法和念头,它们来来去去,但是我们却一直在那里。大部分的想法和念头其实是他人产生的,漂浮在意识层面(mental atmosphere),然后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给这些想法加入了一些个性化颜色,稍作变形,然后用“我想”,或者“我感到气馁”、“我必须这样做”,或“我很生气或害怕”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智者是那些能够改变视角的人,将其始终保持在自我实现的状态,即我们不是这个身心组合体的任何起心动念、情绪或感受,始终维持在灵魂的见证者视角。灵魂的见证者视角是无条件的爱。

小我的利己主义

为什么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就是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在一天内,我们很容易将“我是谁”与多种感觉和情绪混为一谈,许多时候我们的感觉和情绪有许多冲突。 我在醒来时想“我很高兴“。今天天气很好,开车上班也很顺利,觉得“今天很不错”,在喝完一杯咖啡,打完两个电话后,觉得“我很生气,压力好大”,当天晚些时候,由于同事得到认可和表彰,觉得“我很羡慕别人”;在一天结束之后,经过长时间塞车到家之后,“我”可能已经认为自己是快乐、平静、无聊、嫉妒、不安、愤怒等各种状态。 “我”甚至可能会在当天早些时候发现“我喜欢这个人”,而到了下午则变成了“我讨厌这个人”,反之亦然,而“我”不是所有这些变化的情绪和感觉。

 

那么以上的哪样能描述 “你是谁”?“你”不是所述所说中的任何一个。

 

如果我问你“你是谁”,你可能会告诉我你的名字、你的工作、你的婚姻状况和与你相关的人,比如“三个孩子的母亲/父亲”。你会告诉我你是哪里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的政治观点或宗教。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你可能告诉我关于你的故事和你的信仰。但是,如果我一年后见到你,其中任何一样都可能已经改变,可能失去了工作、经历了离婚、改变了政治和宗教信仰,改变了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又有新的故事告诉我。 你真正是谁?你不可能是上述的任何一样,因为它们都是短暂的,你只能是永恒,因为如果改变了,就不将再是。

 

我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非常困惑。我们每天说“我”多达上千次!但是这个“我”是谁? “我”这个词意味着“自我”。自我其实是认为自己是身体、意识和情感的一种习惯。每当我们反复行动、思考或感受某样东西时,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我们的大脑规划我们的习惯,以便经过五官感受帮助我们对外部刺激产生反应。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千上万的习惯,每个人的习惯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走路、说话、吃饭、开车、对待别人、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所有这些都是基于习惯。所有习惯的组合被称为我们的业力(karma),即我们过去的思想、言语和行为的后果。我们每个人最重大的习惯就是习惯性地认为我们是我们的思想、情绪和感受。我们会说或者想“我认为”、“我感觉”、“我很痛苦”、“我生气”。然而,我们其实并不是这些经历的感受或想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是一个关于这件事情的想法”,“我的身体累了”,“我对某事件感到不安”。也就是说,我们所经历的任何想法、情绪或感受其实都是一个客体(object),而不是主体。真实的自我是纯粹的见证者觉识(pure Witness consciousness),即主体。因此,小我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身份,就像一个演员,假装我们是一个我们并不是的人,而忘记了我们的真实身份。
 

小我的利己主义后果

利己主义产生的最重大后果就是痛苦。痛苦取决于你对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因此这不同于疼痛。例如,当绊倒和摔伤身体时可能会出现疼痛,随着而来的可能是愤怒、尴尬和后悔之类的痛苦情绪。小我的视角导致你认同这种情绪,发火并失去平静和幽默感。痛苦会使你失去平衡,小我可能会失去平衡,但真正的自我则永远不会,真正的自我永远是平静的。因此,最重要的是保持警觉,在小我失去平衡将你带入负面情绪之前,注意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欲望

 

想象或幻想从某些事物或环境中能获得的快乐,或者对我们认为这会带来痛苦或不适的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欲望瞬息万变,但会阻止我们享受当下。欲望实际上是一个陷阱,因为任何欲望都会让人相信如果我们能满足这种愿望,我们会“变得更好”。欲望会燃烧,直到被满足为止。然后欲望暂时停止,直到下一个欲望出现,通常一个欲望紧接着另一个欲望,无穷无尽。下次当你对某件事物的渴望时,问自己“谁在渴望”?这会使你立即转向真正的自我,从真实的视角即见证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事实上,没有人渴望,欲望来了,然后又消失了。当你满足欲望时,请看着自己享受它。培养一个超脱而充充满爱的见证者视角。给予爱的人,不渴望任何东西。

2

愤怒

 

这包括当欲望受挫时,产生的对某事或某人甚至是自己的强烈情绪。愤怒本身就会形成习惯,因此必须要改变或重新引导。愤怒总是对充满愤怒的人产生负面影响。智者不会让自己愤怒。愤怒可以被重新引导成为积极的行动,以帮助纠正错误。给予爱的人不会愤怒。 

3

贪婪

 

为自己想要更多,而不是给予别人最好。贪婪是一种任何事物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无论是金融财富、食物、感官享乐、情感满足还是精神满足,都希望最大化自己的拥有。给予爱的人不会贪心。 

4

骄傲

 

对自己高度夸张的看法,经常导致对他人的蔑视和不正当对待。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更优越,这可能展现在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人成就时,或者将自己认同为一个宗教团体、体育团队、种族、国籍,或者任何有“我”或“我们”与“他们”的对立想法产生时,就可能表现出骄傲。骄傲隐藏了真正的自我,使我们无法看到所有人都是共同体。骄傲会限制爱。

5

羡慕、恶意和嫉妒

 

看到别人快乐或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时所经历的痛苦。这会掩盖真正的内在喜乐的源泉。这种痛苦会限制爱,使人自己都无法体验到爱。

 
 

智者将小我的这些表现当做自我净化的机会,

 

放弃我们不是的东西,从而得以享受幸福和爱的内在源泉。

自我修行

普通人一直在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之间摇摆。然而,这两方面都会引来痛苦。即使一个人获得了所渴望的东西,也会因为害怕失去它而遭受痛苦。智者找到了中道,培养平等对待的心态,保持满足和平等心地对待即将到来或者不到来的。这是真正灵性的试金石。当被要求描述他的悟道状态时,伟大的圣人罗摩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回答说:“现在没有任何东西会困扰我了(Now nothing can disturb me anymore”)。从灵魂的角度来看,如果任何事情的代价是让我们失去平静,那这个代价就太高了!然而,因为意识沉迷于寻求快乐和回避痛苦,因此很少处于平衡状态。智者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培养这种平衡。智者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培养平静和爱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痛苦或不好的果报从这个人的生活中消失,而是意味着一个人不是习惯性反应,而是带有觉识地回应,培养觉识和爱,这种状态提供了获得灵感并解决困难的最佳情境;且当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时,可以避免由于担心、愤怒和悲伤导致的不必要能量损失!

 

我们真正的自我超越了感官以及对周围发生事物作出的反应;超越了对看到、听到、尝到、摸到和感受到的东西进行解释的思维和智力的范围。我们真正的自我秘密地坐在无限的、充满爱和幸福中。只有了解了这一切,我们才能够超越小我的普通人视角,站在灵魂的视角,这是平和和无条件的爱。

 

那些已经达到人类完美顶峰的人诸如瑜伽成就者(或完美的人Siddhas),之所以成为瑜伽成就者,是因为其长期的小我净化过程。所有真正的灵性传统都强调这个净化过程。每个人展现的是如上所述的小我的展现。如何自我净化?从污垢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开始,诸如批评、贪婪、欲望、愤怒,仇恨和欲望。所有这些都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痛苦。言语和行为的起源是思想,所以我们必须逐渐觉察到负面意识倾向,并在它们开始表现之前立即远离。

 

冥想练习帮助发展这种觉识力,但不应指望仅仅深入冥想会奇迹般地改变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我们必须学会将灵魂的见证者视角带入日常生活的挑战时刻。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灵性修行的两个方面,这也是古典瑜伽的定义:瑜伽是记住我是谁,放下我不是的,这两方面就像一只鸟的两只翅膀一样,能够托起我们,在地球上实现天堂。因为哪里没有神?只有当我们没有觉识力的时候。同时还需要应对负面想法和倾向。帕坦伽利在《瑜伽经》II.33中告诉我们,“当经历消极思想的影响时,应该培养其对立面”。这可以通过例如祝福他人而不是批判他们、爱他们而不是恨他们,以及重复肯定、观想练习和祈祷实现。

 

当被消极的想法所困扰时,我们常常陷入忧虑和沮丧中。忧虑和沮丧正是一直让思想停留在我们不想要的事物上!智者由于知道到所有展现都始于意识,会通过每天冥想培养日常生活中的最佳思想和情绪。这意味着对所有发生的事情保持持续的觉知力。所谓的觉识力意味着始终有一部分觉识站在见证者的角度看着其他觉识参与的事物。它并不思考,只是看着来来去去的念头;它也不做任何事情,而是看着发生的事情;它并没有感受,见证者的角度是具有平等心的爱和慈悲,注视着身体情绪部分中不断升起和消失的情绪。通过练习,这会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基本视角,从而使人处于与“小我和痛苦”完全相反的状态。活在当下,我们便会自动处于觉识状态,当我们维持在觉识状态时,幸福便随之而来。因此 “当下和爱”取代了“小我和痛苦”。这便是那些成功攀登了人性的珠穆朗玛峰到达自我实现顶峰的人的承诺。

 

小我会让觉识力收缩成为客体体验(consciousness becomes contracted around objects of experience)。每个活着的生物体都会经历这种感官范围的觉识力收缩。例如,普通人的觉识力在童年时期完全收缩成为身体感受。随着一个人长大,觉识力会收缩成为其经历情绪和思绪变诸如幻想、恐惧和欲望。之后会陷入思想的困境诸如回忆、想法和问题。不管是生理的、情感的、心智的或者智力上,小我会让觉识力收缩成为客体体验。这并不是个人的缺点,而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这涉及到存在的基本问题:一如何变成多,我们如何能回到一的状态?

 

圣人说,在这个恒变的客体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因果平面”(causal plane),一切都源于此。痛苦给予我们超越小我有限视角的动力,但每个人的做法不同,普通人会通过分散注意力回避痛苦;而智者则超越表面感知真相,通过灵性修行扩展觉识,维持心中无条件的爱以净化小我意识,由此在自我实现的状态中实现真正的喜乐。

自我净化的实用方法

1

服务

 

每天为别人做点什么,作为无私服务而不期待任何回报。这可以是任何事,甚至保持觉识力地工作,看到别人的神性。

2

以爱为主题做冥想

 

爱是身体、意识和情感的表面变化背后的东西。

3

培养超脱

 

这种放手的感觉与“依恋”相反,我们经常将依恋与爱混淆。这就如同站在河岸上看到自己的思绪和经历如河水般流过,避免滑入思想之河并被它带走。

4

培养冷静

 

保持冷静地努力。当你回应这个世界时,平静而谨慎地回应。无论身边发生什么,积极努力地保持冷静。冷静是我们灵魂的窗口,通过培养冷静,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爱的存在。

5

“自省”

 

每天通过日记记录你的经历,观察你的思维习惯。阅读或学习灵性书籍,时时提醒你真正的自我。

6

反射

 

在发言时,反思并只说真实、必要、有益和令人振奋的言语。

7

体式练习


伸展身体、关注呼吸。坚持身心灵性练习,这有助于缓解压力、深度放松且提升能量。通过管理我们的压力并深度放松,可以避免小我“陷入”我们的生活戏剧中的倾向。

8

食物

 

吃的食物会影响你的想法。带有觉识地吃,不要让无觉识的想法在脑海中占主导地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你生活中充满恐惧、沮丧、愤怒或变得不快乐。吃得不好或吃太多都会耗尽你的能量。当你感觉能量低下时,放下自己是身体的认为就会变得困难。

9

乐观

 

通过肯定和自我建议(auto-suggestion)培养消极思想和情感的对立面。

10

喜悦

 

带有觉识地生活享受每一天。让每一天都尽可能美丽。机会出现在当下。每一刻都带有觉识,有意识地走路,真正看到你面前的一切。

这些习惯的培养都有助于提高你的觉识力,超越“我”和“我自己”的有限视角。努力超越小我,成为“自己的光”,其他人会在你这里找到快乐。

主页
搜索